2012-08-26 00:26
1947年哈尔滨市工会店员工作队接收大国光电影院,改名为店员俱乐部,1949年由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管理委员会接管,更名为第五俱乐部。同年根据**中央有关指示,移交给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,1950年易名为松光电影院,1953年由哈尔滨市文化局管理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改名红旗电影院,1969年恢复原称,1972年归哈尔滨市电影公司直属。松光电影院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,楼体结构为2层,观众座席750个。1984年开始增办第三产业,先后办起了招待所和录像厅。1989年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设施更新,使松光电影院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好的状态。上个世纪末期,松光电影院如哈尔滨其他许多老电影院一样,依然行使着电影放映的职责。可惜如今早已停业多年,只是从它附近的巷里进出,还能观察和体会到当年极盛时期的样子。最近,松光电影院附近正在拆迁,今天到过那里的朋友说,“松光电影院”这几个大字也已经消失了——这莫非意味着这样一座老电影院将会以某种方式离开我们么?
2012-08-26 00:20
吱嘎作响的楼梯,蛛网盘结的舞台,锈迹斑斑的老摄像机。走进早已关门歇业的松光电影院,昔日的繁华早已被历史的尘埃封锁。只有舞台上低垂的拉花,向人们暗示着这个中国最早的私人文艺团体所在地曾经“星”光闪烁、舞步婀娜。 繁盛时老道外人每周必到 昨天,记者来到道外北三道街33号的松光电影院,几经周折,找到松光电影院现任经理刘彬。刘彬自嘲说:“我是经理,但也是更夫。现在整个电影院只我一个人还守在这里”。2000年,刘彬来到松光电影院任副经理,那时哈尔滨已出现“院线”,严重冲击了老国有电影院的经营。“电影院繁华时,几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到这里来看电影。院里三轮车聚集,周边的烧烤店24小时营业,老板们数钱数得手都痛”,说起昔日繁华,刘彬的眼中奕奕生辉。可是好景不长,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,松光电影院改为舞厅、浴池,最后不得不关门歇业,成为仓库。但因电影院防火不过关,充当仓库的路也走到了尽头。 “老乡剧团”在这建团 “1945年年末,‘老乡剧团’成立。这个哈尔滨最早的私人文艺团体,完全是自发组建的。建团地点就在道外(西傅家区)大国光电影院(松光电影院前身)。现在这里是‘中华巴洛克’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一部分”,昨天,老道外居民田桂程在给本报发来的电子邮件中,深情讲述了他所熟知的松光电影院的老故事。 田桂程说,“老乡剧团”由一些思想进步、喜爱话剧的青年自愿聚在一起成立的。演出范围只限于道外的一些电影院和戏院,影响面不是太大,至今也少有人知。老乡剧团的主要成员有:灵燕(女)、丹弟(兼剧务)、余伟(女)、马飞(回民,兼导演)、王大生(兼舞台监督)、马冀良、周国玺(兼团长),以上都是演员。还有钟维新(财务)、马瑞林(回民,经理)等等。剧团演出的第一场话剧是《支援前线》,开场白唱道:“中央军抓壮丁,要打内战,害得咱老百姓叫苦连天!只逼得我儿子有家不敢回,流落在外边!”演出受到热烈欢迎。换幕时,由各大商场的店员自由登台演唱歌曲,场面愈加火爆。 1946年剧团改名为“哈尔滨旅行剧团”,剧团曾去长春市演出,并吸收了新的团员。据田桂程回忆,1947年,剧团被当时的“松花江军区政治部文艺工作团”吸收,改编为“二团”。后因各种原因解散,先后只存在了3年。 老字号小吃的故事、名人名家和旧居的故事、市井生活趣谈轶事、反映东北老习俗的故事、抗日爱国的故事、民族工商业的故事等,故事要求充分彰显出老道外乃至哈尔滨的历史渊源、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。 投稿地址: 1.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399号报业大厦11楼新晚报秘书处(请在信封上标明“中华巴洛克”有奖征集老故事字样活动) 2.电子邮箱投稿地址:czs209@263.net 3.热线电话:13804608157 15004689452 4.活动支持网站:哈尔滨新闻网399社区http://bbs.my399.com/2033.html,可登录跟帖,咨询电话:84891248。 投稿人请打印或工整书写“故事”详情,并请注明真实姓名及电话、地址等联系方式。投稿人所投稿件或提供的线索一经采用,将获50元现金奖励。 老故事征集范围 如今老放映机已锈迹斑斑 在刘彬的带领下,记者进入松光电影院。大门左侧,就是电影院的老售票亭,如今这里只剩下几根破木梁支撑。没有拆掉它,是因为整个电影院的电闸箱安放在这里。借着昏暗的灯亮,记者看到,1700多平方米、上下三层的大剧场里,遍布的只是尘埃、旧物。剧场在充当舞厅时,里面的坐椅已经全部被撤走,舞台上方拉花低垂。楼上的放映室里,还保存着当初的放映机,上面已经锈迹斑斑。 随记者进来看热闹的“老太太烧烤店”店主房久田在一旁感慨道:“我家是这里的第一家烧烤店,现在成了最后一家。年轻时我就在这里长大,几乎天天来这儿看电影。我很怀念旧日时光,希望松光电影院旧址能保存好,给老哈尔滨人留下一个念想儿。”